首页 > 修真小说 > 廉吏能臣34集电视连续剧 >  第三十三集

第三十三集(3/6)

    宣读完毕。赵抃把酒洒在黑龙潭内。苏轼拿起铁牌,像儿童玩水面飘碗片游戏那样,把铁片飘入水面。啪、啪、啪、啪……铁片在水面一上一下漂动,最后没入水中……

    “唉!”人们不约而同长叹一声。

    “铁片入池为卜,牌浮则必雨,求雨的人们都相信这种说法。”苏轼说:“可是,现在铁片都下沉了,天还要继续大旱。”

    大家都失望地摇着头。

    突然,苏轼提出道:“赵大人,你来投块铁片看看。”

    赵抃从苏轼手中拿过铁片,把铁片四周往上折了一条弧形线条,然后把铁片小心翼翼地平放在水面上……

    “浮了,浮了,”人们大声地叫着。

    突然,一群鱼儿从山洞中游出,荡起了水波,铁片被水波晃荡得扎进水中……

    10、路上 日

    赵抃和苏轼坐在车里,雨没求下来,赵抃一路闭目不语,欲打破沉闷,苏轼遂悄声道:“恩公,最近有什么新作,让学生拜读拜读。”

    赵抃睁开眼道:“前天草就一首《次韵许遵少卿见寄》,你看看。”说着,他从衣袖里掏出一张纸,递给苏轼念道:

    头上有霜添白发,囊中无药驻朱颜。

    堪惊积岁加衰老,未省何时得退闲。

    渊净思临浮石渚,喧哗羞对武林山。

    君恩早赐俞音下,即拥兔裘故里还。

    “大人思家了?”苏轼念完后试探地问道。

    “我多次向皇上禀告,请求告老回衢。皇上迟迟没有下旨。”赵抃回答道。

    苏轼道:“衢州是个好地方,州城的年税收四千万贯,仅次于杭州,位于西浙路十三州中第二。听说衢州已连续多年丰收,官府粮仓满盈,家家户户都有余粮。”

    赵抃闻此,一拍大腿,高兴地说道:“哎呀!有办法了!”

    “有何高见!”苏轼忙追问道。

    赵抃道:“衢州位于浙江西部钱塘江源头,四周山地环绕,中部千塘畔平原一望无际!气候四季分明,冬夏长春秋短,阳光充足,降雨丰沛,田野禾丰。”

    苏轼细听着,不时点着头。

    赵抃接着说说:“衢州多余的粮食足够杭州百姓食用一年以上。近几年连续丰收,谷贱伤农,粮价一年比一年低。派人到衢州采购粮食即可解决杭州旱灾缺粮的危机,又能增加衢州百姓的收入,真是一举两得。”

    “好办法,好办法。”苏轼连声叫好。

    赵抃又说:“我来杭州前,皇上有旨,要我也用越州修城之法度过荒年,但杭州之城完整坚固,没有必要再投劳力,如何是好?”

    “去年,我曾提出了‘把杭州建成人间天堂的方案,前任知州说我是异想天开。”

    赵抃一听,立马来了兴致道:“你具体说来听听。”

    苏轼便胸有成竹地说了起来……

    11、(苏轼的画外声配画面)

    “杭州之美,美在西湖‘欲把西湖比西子,淡妆浓抹总相宜’;杭州之富,富在蚕桑,‘乡村四月闲人少,采了蚕桑又插田’;杭州之雅,雅在骚客,‘此曲只应天上有,人间哪得几回闻’。具体讲,一是调整产业结构,把以种粮为主改为以种桑养蚕为主,百姓种粮只要自己够吃就行,县城、府城所需的粮食可以从衢州、婺州、湖州调运。同时,延伸丝绸产业链,多设丝绸成品商行,拓展刺绣、服装生产,把以卖丝绸原料为主变为卖丝绸刺绣、服装等成品。鼓励商家走出去,把丝绸产品带到长安、契丹、波斯等地区卖,使鱼米之乡成为丝绸之府。”

    1
-->>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
本站内容均来自于互联网,如有侵犯您的版权,请及时联系我们,我们将尽快处理。
肉书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