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 > 修真小说 > 古代养家日常 >  第124节

第124节(4/5)

后可以往上升。”

    他把一直跟在自己身边的许多才的经历说了一遍,“大表哥还年轻,又熟读诗书,如果不想进衙门的话,还能找机会参加培训,这种培训班是针对你们这种有一定学识的,等培训合格,做一个小学或中学的国文先生也是可行的。”他是教育部门的,对这种政策最为熟悉。

    能在大金国这种科举制度下考出来的人,如果科举舞弊,或者读死书的人,大部分人的脑子都是极为聪明的。大夏为了稳定和谐,也因为有自己培养的人才,不会怕他们策反或搞出乱子,于是就把他们扔到各种各样的培训班,先把自己的执政理念给他们洗脑一番再放出来,其中有不少是可以继续做官的。

    当然,更多的是深陷无尽的学海里,一直游不出来。

    叶遂虽说一直是童生,连个秀才的功名都没有,可那不意味着他没有学识。

    见他有些意动,穆子期又补充道:“我和三郎手中都有一个推荐名额。”穆子清和穆圆圆的母族早在逃难前就不和穆家来往了,所以穆子清的名额还剩着。

    这件事穆子期和穆子清暗地里商量过。

    叶遂一听就沉默下来,他想到了自己的妻儿,半晌,终究还是决定接受这个培训的名额。至于到衙门做临时吏员之类的,他有自知之明,自己的性子不适合待在衙门,倒是他之前做了不少年的私塾先生,有经验。

    叶二舅见他们三言两语就把事情定下来,很是高兴,就想着去船家那里多点两道好菜来庆祝。

    穆子期忙问他二表哥将来的打算。

    叶二舅摇摇头:“要是你二表哥能读书,我早早就压着他读了,他不是读书的料,还是不要浪费什么名额了,不如跟我行商。”他早就看透了,之前家里未曾败落时,家里条件,能请得私塾先生来教,就这样,儿子也不能学好,更别提现在都这么年纪了,想让他重新捡起书本谈何容易?还不如把希望寄托在孙子身上。

    长辈既然这么说,穆子期自然从善如流,也就不再提。

    没过几天,他们就回到嵇城,穆子期见到唐昕和女儿,心里欢喜得很。

    久别胜新婚,两人度过了一个美好的夜晚。令他郁闷的是,好日子没过几天,他就得回到县城上班了。

    再一次,穆子期觉得自己是一位家庭主义者,对仕途的野望并没有强烈到让他忽视家庭的地步,女儿的每一点变化都让他百看不厌,就是皱皱眉头,努努小嘴,动动小手,还有脸上无意识露出的笑容……这些都能让他看得津津有味,每次离开来县城,心里的不舍更是浓烈,恨不得立马能调到府城。

    知道了这些,他对自己的未来就有了安排,知道该如何做了。

    *

    等新占领的地区被进一步消化,大夏基本能把触角深入到各个村庄后,整个大夏的疆土纷争终于平息下来。就在这时,等待已久的百姓一看到报纸上宣传的消息,就不约而同地准备回乡。他们中,有些是大夏一建国就跑过来的,也有些是近几年才来的。到了这时候,想回乡的念头是极为强烈的,一波接着一波,很快就掀起了一股回乡的热潮。

    趁此机会,穆家人也要回湖省宁安县了,中途他们还要到其他族人埋骨的地方收敛,让亲人们合葬在一起。

    这是第二年的阳春三月,考虑到叶氏的尸骨还在地窖里,老叶氏年纪大了,不能长途跋涉,穆子期身为穆家二房的长子长孙,自然是义不容辞,就和大房的大伯穆怀麦、大堂哥穆子贤、三房的穆怀山等人一起返乡。

    就在上一个月,穆子期的职务发生调动,成为县里财政部门的一把手,同时也是县里的副知县,算是接替安景然的职位。至于安景然
-->>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
本站内容均来自于互联网,如有侵犯您的版权,请及时联系我们,我们将尽快处理。
肉书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