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百四十九章封神大战终落幕大战封神方开始(2/50)
全书,凡是关于神仙的知识内容,里面是应有尽有,但见里面写道:“
神仙
长生不死、修炼得道的人,即“神仙者,所以保性命之真而游求于外者。”亦称“仙人”、“真人”、统称“仙真”。神与仙是有区别的,神是先天自然之神,是出于天地未分之前,亦称先天之圣;仙是后天在世俗中修炼得道之人,亦称后天仙真。
人们难以预测、驾驭者谓之神,如曰:“阴阳不测之谓神”,又曰:“唯神也,不疾而速,不行而至。”又有精、气等谓之神
如“子曰:‘气也者神之盛也,魄也者鬼之盛也。’”“圣人之精气谓之神,贤智之精气谓之鬼。”还有长生不死者谓之神,如《家语》曰:“不食者,不死而神。”
神仙体系为六等:“一为神人,二为真人,三为仙人,四为道入,五为圣人,六为贤人,此皆助天治也。神入主天,真人主地,仙人主风雨,道人主教化吉凶,圣人主治百姓,贤人辅助圣人、理万民录也,给助六合之不足也。”
仙人
亦称“神仙”。指修炼得道,神通广大,变化莫测,而又长生不死之人。仙人是道教徒修炼的理想境界。“老而不死曰仙。”“千岁厌世,去而上仙,乘被白云,至于帝乡,三思莫至,身常无殃。”“若夫仙人,以药物养身,以术数延命,使内疾不生,外患不入,虽久视不死,而旧身不改。而其或升天,或住地,去留各从其所好。”“仙人者,或竦身入云,无翅而飞;或驾龙乘云,上造天阶,或化为鸟兽,游浮青云,或潜行江湖,翱翔名山;或食元气,或茹芝草,或出入人间而人不识,或隐其身而莫之见。面生异骨,体有奇毛,率好深僻,不交俗流。”“长生不死,延数万岁,名编仙箓,故曰仙人。”
至人
“至人神矣!大泽焚而不能热,河汉冱而不能寒,疾雷破山、飘风振海而不能惊。若然者,乘云气,骑日月,而游乎四海之外,生死无变于己。”“炼神合道名至人。”“其神契道故曰至。”
神人
即神妙至真之人,亦指纯粹不杂之人。“不离于精谓之神人。”“神人抱德畅和,以顺天下。”“藐姑射之山,有神人居焉;肌肤若冰雪,绰约若处子,不食五谷,吸风饮露,乘云气,御飞龙,而游乎四海之外;其神凝,使物不疵病而年谷熟”。“炼气成神名曰圣人。”“其气通神,阴阳不测,故曰神人。”
真人
即修真得道的仙人,与仙人统称为“仙真”,最受道教徒的崇敬,视为修炼的目的。“炼形为气,名曰真人。”“得本元气故曰炼形为气,正性无伪故曰真人。”“真人”指存养本性、体悟大道之人。“有真人而后有真知。何谓真人?古之真人,不逆寡,不雄成,不谟士”;“登高不栗,入水不儒,入火不热”;“不知悦生,不知恶死”、“其寝不梦,其觉无忧,其食不甘,其息深深,真人之息以睡,众人之息以喉。”“莫生莫死,莫虚莫盈,是谓真人。”将关尹、老聃称为古之博大真人。道教“真人”之称沿此而来,汉晋以后逐渐地被神格化。“九天消先王灾法”称“真人职在理治地”,其品级高于一般仙人,即“在大神之下,仙人之上”。
三士
指三等品性的闻道之士,即上士、中士、下士。“上士闻道,勤而行之;中士闻道,若存若亡;下土闻道,大笑之。不笑,不足以为道。”上士指禀赋超群、心胸豁达的人,这类人闻道后,必能身体力行,不敢怠情;中士指平常之人,虽有慕道之心,但难以持久,时而闻道而喜,时而背道逐欲,天理人欲,乱于方寸之心,故其心于道,若存若亡;禀赋低下,品行不端的人为下士,利欲熏心,迷而难返,故其卑琐鄙俗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