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95节(3/3)
兵,匆匆前往塔茶卫,急于处理军务。她目送丈夫背影在拐弯处消失后,一甩鞭子,“驾!”带领儿女和随从,继续北上,数日后抵达宁州。
十一月,天寒地冻,小雪纷飞。
车夫勒缰,“夫人,到了!”
姜玉姝拢了拢披风,下车站定,抬头,仰望“宁州府衙”四个大字。
“姑娘,慢点儿。”奶娘丫鬟搀扶,郭晓嫣使劲跺跺脚,“好冷呀。”
姜玉姝招招手,正欲催促孩子进后衙休息,衙门突然奔出几名佐贰官吏,以黄一淳为首,喜出望外,激动迎接知州。
“大人!您、您——总算把您盼回来了!”
“事先为何没有消息?下官有失远迎,真是不应该。”
“唉,近几个月,卑职等人日夜等候消息,终于把您盼回来了。”
“衙门上下乃至所有百姓,都不愿您离开。”
……
姜玉姝一一应答,语带笑意,“我在宁州有许多公务尚未完成,做事应该有始有终,不宜半途而废。所以,朝廷下了夺情令,派我回来,继续担任知州一职。”
“实在太好了!”黄一淳追随女官左右,效力多年,受赏识重用,得以升官,故生怕自己命中的伯乐丁忧辞官,喜极而泣,庆幸脱口说:“唉,下官一度害怕您长住都城,不再回来了。”
“哪里?我这不是回来了嘛。”
姜玉姝牵着女儿,叫上儿子,昂首迈进府衙大门,步伐坚定,“心愿未了,即使丁忧,我也会回来,一边守孝,一边完成我的农桑拙作,留个纪念,等老了,闲暇时翻看翻看,不枉在边塞生活了十几年。”
“大人如此恪尽职守,实乃宁州百姓之福!”
“下官佩服。”
佐贰官吏七嘴八舌,连夸带捧,愉快簇拥知州,不约而同,暗忖:哈哈哈,无需花功夫奉承脾气陌生的新知州,省心省事,好极了!
对下属而言,女官不收贵重孝敬、不贪财好色、应酬能推便推、端茶递水捶腿捏肩等等更是一概免除,平日谁敢过分凑近?她只要求下属安分守己,处事公允,赏罚分明,从不恶意刁难人,十分容易相处。
从此,姜玉姝娘仨长住后衙,儿子在城中学院读书,另为女儿聘请西席,学琴棋诗书画,也学天文地理算术农桑,她深深反感“女子无才便是德”一说,唯恐女儿长大只知三从四德相夫教子、丧失依靠就无力谋生。
冬去春来,和暖南风吹完,转为凛冽北风,边塞田野几经枯荣,光阴荏苒,当她完成《西北农桑辑要》时,三年过去了。
一晃眼,又三年。
阳春季节,万物复苏,宁州处处生机勃勃。
晨光灿烂,照亮了鎏金的“宁州府衙”四个大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