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 > 修真小说 > 皇姑 >  第72节

第72节(3/5)

能留个离洛阳近点的地方吗,开封、陈留、清河都好,我还能时不时去看看你……”

    她低声道:“燕州对我……有特殊的意义。”

    兆言不禁又有些来气:“他的棺柩都迁走了,只留个废弃的空墓穴在那里,你还舍不得离开,非得留在这里守着吗?”

    颖坤微微一笑:“为什么一说到特殊的意义,你就觉得一定是因为咸福呢?我跟他要说意义特别的地点,也应该在易州初遇之处。燕州……陛下即位前曾王燕,不是吗?”

    兆言何曾听她说过如此眷恋情深的话,心潮激荡,双臂一收将她拥入怀中,紧紧扣在心口,一想到即将分别天各一方,恨不得两只手就此生在她身上,要放开简直如血肉剥离,痛彻心骨。

    颖坤倚在他肩头又道:“上一回在燕州不过月余时日,生离死别,血光惨祸。十年来每每从燕州城外经过,我从未入内,这辈子都不想再临其境。但是因为有你,兆言,我又回来了。这几个月和你相守的时光弥足珍贵,曾经不忍目睹的地方,我现在舍不得离开了。”

    这是他头一回听她直抒情意,心中狂喜之余,更感分离之痛:“既然因为我,避走不及的地方都能变得不舍,那你怎么舍得不回洛阳呢?那里不仅有我,还有你的老母亲朋,是你从小生长的地方。”

    她捧住他的脸,目光在他脸上来回不舍地细细端详:“回到洛阳,你就不是我的兆言啦,而是大吴皇帝陛下,是太子公主的父亲,是贵妃的夫郎,是天下臣民的圣主君上。”

    见他瞳仁紧缩眉尖深蹙,两颊因为咬牙忍耐而鼓起,她忍住喉间涩意,话锋一转道:“关于母亲大人,我正想找机会和大哥七哥商量,如果我们兄妹三人长驻边疆,要不要把母亲接过来侍奉,也免得大哥大嫂常年分居两地。”

    他也就着她的话接道:“你们杨氏一门为我大吴江山牺牲太多,如今燕蓟初定,军中无人,还得倚赖你们为朕守卫边陲。等我军壮大将才辈出,就调你大哥回京任职孝敬母亲,免得老人家晚年背井离乡,毕竟洛阳才是根基故土,落叶也须归根。”

    颖坤道:“谢陛下|体恤恩典。”

    兆言叹道:“有你母亲在洛阳,你总得回来看她。”

    她心中既有感念,更多酸楚,不知如何回答。一事说毕,片刻沉默,那种无孔不入的悲哀情绪再度袭上心头。她立刻又说:“对了,上次陛下跟我提起,同意每年输银绢二十万予鲜卑,早平战事只是其一,除此之外另有考量,还说前几年燕蓟有大批手工作坊主和商贾流入河北河东等地,战乱结束后还将回来。臣这段时间的确发现燕州有许多这样的人回归,陛下能否为臣解惑,详说一二?”

    他也用商议国事的口吻道:“哦,这件事是容县榷场市令发现上奏的。市令官阶虽低,却与商贩九流接触最多,精于度支理帐,和你们这些戍守边防的武将视野全然不同。”

    颖坤道:“以后边境安定不再打仗了,要想燕地百姓安居乐业生活富足,我们这些武人还得多向市令讨教才是。”

    两人一来一往地说着商贾作坊之事,仿佛只有这些话才能平心静气地谈论,不必担心忍耐不住而失态。即便是这样的公事,说起来也浑然不觉时间流逝,哪怕一直谈论下去也甘之如饴。

    一直论到午间时分,守在外头的齐进进来询问皇帝午膳事宜,兆言才恋恋不舍地起身回行宫。他拉着颖坤的手不放:“要不你跟我一起回宫,皇帝赐宴臣下,应当没什么不妥吧?”

    颖坤道:“不怕我七哥回来见不着我,杀进离宫去拿人吗?”

    兆言扁着嘴:“在一块儿的时间过一天就少一天了,七郎不能体恤一下?这段时间你多陪陪我,好不
-->>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
本站内容均来自于互联网,如有侵犯您的版权,请及时联系我们,我们将尽快处理。
肉书堂